今年二代粘蟲見蟲面積大,且多地出現集中危害的高密度田塊、殘蟲量高;近期東北、華北、黃淮部分地區出現蛾峰;8月份東北地區東部、華北、黃淮、西南地區西部降水偏多,對粘蟲遷入和發生為害有利。預計三代粘蟲發生面積約3000萬畝,東北、華北、黃淮大部中等發生,西北、西南地區偏輕發生,其中黑龍江中南部、遼寧西北部、內蒙古東南部、北京東北部、天津北部、河北中部、山東中部和西南部等近期蛾量大、雨水豐沛且作物長勢旺盛的局部區域,可能出現高密度幼蟲集中為害農作物現象。大部地區三代幼蟲發生為害盛期在8月上、中旬。
鑒于粘蟲具有遠距離遷飛、集中暴發和隱蔽為害特點,各地應密切注意周邊地區粘蟲發生動向和天氣情況,認真做好當地成蟲誘測、雌蛾卵巢發育進度和田間卵蟲量調查,及時發布短期預報,指導農民進行有效防治,力爭最大限度控制其危害。
一、二代粘蟲見蟲面積大、高密度區域多,殘蟲量偏高
二代粘蟲在東北、華北、黃淮、西南、西北地區普遍發生,見蟲面積6495萬畝,是2001年以來最高值。黑龍江西部、吉林中西部、遼寧中部、內蒙古東南部、陜西關中、甘肅隴東、寧夏北部、四川南部、貴州西部、云南北部等地出現高密度種群,百株蟲量一般30-100頭,最高200-500頭,內蒙古科右后旗、陜西旬邑、四川鹽源、貴州習水重發田塊達2000-5000頭。
各地針對危害較重的地區和田塊進行了防治,全國防(兼)治面積4660萬畝。調查防治后各類型田每平方米殘蟲量,黑龍江、遼寧、內蒙古為2.4-3.0頭,河南、四川、云南為1.3-1.8頭,天津、山東、陜西、寧夏、貴州為0.6-0.9頭,吉林、河北為0.3頭,山西為0.05頭;殘蟲量與歷年平均值相比,除吉林、北京、河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偏低外,其他大部地區偏高,其中云南偏高158%,黑龍江、遼寧偏高50%左右,內蒙古、天津、河北、山東、寧夏偏高20%左右。各地殘蟲量具體數值見表1。
表1 全國二代粘蟲發生情況統計表
省份 |
有蟲面積(萬畝) |
防治面積(萬畝) |
谷麥田平均蟲量(頭/m2) |
谷麥田最高蟲量(頭/m2) |
玉米高粱田平均蟲量(頭/百株) |
玉米高粱田最高蟲量(頭/百株) |
各類型田加權平均殘蟲量(頭/m2) |
平均殘蟲量比歷年平均值增減比率 (±%) |
|
|||||||||
黑龍江 |
517 |
231 |
—— |
—— |
20.00 |
50 |
3.00 |
49.2 |
|
|||||||||
吉林 |
497 |
357 |
—— |
—— |
21.50 |
330 |
0.27 |
-77.9 |
|
|||||||||
遼寧 |
700 |
500 |
—— |
—— |
15.66 |
300 |
3.00 |
57.9 |
|
|||||||||
內蒙古 |
1364 |
1178 |
25.73 |
620 |
32.38 |
2750 |
2.36 |
18.0 |
|
|||||||||
北京 |
45 |
25 |
8.70 |
97 |
0.70 |
3 |
0.50 |
-87.7 |
|
|||||||||
天津 |
30 |
22 |
0.24 |
5 |
2.10 |
45 |
0.65 |
18.1 |
|
|||||||||
|
河北 |
1389 |
1055 |
0.82 |
80 |
6.85 |
85 |
0.29 |
20.8 |
|||||||||
|
山東 |
375 |
313 |
3.80 |
134 |
3.60 |
108 |
0.70 |
18.7 |
|||||||||
|
河南 |
180 |
23 |
2.60 |
10 |
6.30 |
20 |
1.40 |
-10.0 |
|||||||||
|
山西 |
306 |
46 |
1.33 |
15 |
4.10 |
350 |
0.05 |
-93.0 |
|||||||||
|
陜西 |
375 |
160 |
0.11 |
2 |
17.07 |
4000 |
0.78 |
-56.9 |
|||||||||
|
甘肅 |
254 |
306 |
—— |
—— |
14.62 |
1350 |
0.99 |
-40.0 |
|||||||||
|
寧夏 |
120 |
143 |
6.29 |
106 |
43.66 |
325 |
0.88 |
26.0 |
|||||||||
|
四川 |
30 |
30 |
1.17 |
117 |
41.00 |
2118 |
1.32 |
3.7 |
|||||||||
|
貴州 |
63 |
50 |
—— |
—— |
45.00 |
5160 |
0.65 |
-8.0 |
|||||||||
|
云南 |
250 |
220 |
22.70 |
200 |
87.34 |
1800 |
1.78 |
158.0 |
|||||||||
|
合計 |
6495 |
4660 |
|||||||||||||||
二、東北、華北、黃淮部分地區出現二代成蟲高峰和三代卵
7月中旬以來,黑龍江中南部、遼寧西北部、內蒙古東南部、北京東北部、天津北部、河北中部、山東中部和西南部等東北、華北、黃淮地區部分監測點出現二代蛾峰。各監測點單燈累計誘蛾量,黑龍江雙城326頭,比歷年同期和去年同期分別高5.0倍和11.5倍;遼寧彰武1772頭,比去年同期高20倍;錦州356頭,前幾年僅為零星見蛾;天津寶坻203頭,比歷年同期和去年同期分別高3.1倍和7.5倍;河北安新、大城分別為334頭、123頭;山東濟寧1524頭,比歷年同期和去年同期分別高31.2%和1.9倍;淄博290頭,比歷年同期低4.5%,比去年同期高3.2%。楊樹枝把(10個)累計誘蛾量,北京平谷229頭,比歷年同期和去年同期分別高2.3倍和1.8倍;內蒙古通遼市站、科左后旗、開魯縣、科左中旗分別為380頭、126頭、115頭、101頭,是當地有數據記載以來最高的。以上各?。▍^、市)的其他監測點以及山西、河南等地也出現較小蛾峰,累計誘蛾量多為幾頭至幾十頭。
近期,遼寧田間已見三代卵,如彰武縣7月23日谷子田每平方米有卵0.35塊,最高0.58塊,單塊最少有幾十粒卵,多的達到數百粒。
三、寄主條件和主發區天氣條件對粘蟲發生有利
今年東北、華北、黃淮等主產區玉米種植面積大、長勢好,且生長中后期植株高大、田間郁閉,寄主營養條件和田間生態條件適宜三代粘蟲的發生為害。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,8月份,東北大部、內蒙古中東部、華北、黃淮大部、西北地區東部、西南地區中北部降水較常年偏多,特別是吉林東南部、遼寧大部、河北大部、北京、天津、山東北部、四川西部偏多2-5成,對以上地區粘蟲的遷入和發生為害有利。